推理小说
类型
编辑
推理小说类型大致上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物证推理类
编辑
以亚瑟·柯南·道尔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笔下的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以及奥斯汀·傅利曼(Richard Austin Freeman)笔下的约翰·宋戴克博士(Dr.John Evelyn Thorndyke)为代表,其特点为:专注于犯罪现场的物证搜集与搜索(诸如指纹、脚印、血液迹、现场遗落物品等此类)和破解犯人挖空心思所布置的物理或化学诡计以推论出犯人的犯罪手法,并以此找出犯人。而这也是一般推理小说的主要类型。
心证推理类
编辑
以G·K·却斯特顿笔下的布朗神父(Father Brown)以及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笔下的赫丘勒·白罗(Hercule Poirot)和珍·玛波(Jane Marple)为代表,其特点为:从对人们的行为模式与对人性的直观洞察(亦即是犯罪心理学),从而推论出犯人的犯罪模式和犯罪动机,并以此找出犯人。
当然,推理小说类型不一定就是这几类,以上所述者只不过是基本类型罢了。
派别
编辑
推理小说中的派别分类,与一般文学分类的感觉很类似,多数都是模糊而难以明确分类的,总是会有一部作品同时有人分别认定是不同的派别,很少有作品可以精确地纳入某一分类。然而流派仍多少有些区别性,仅此稍微介绍常见数种专有名词,但请注意,即使是以下名词的定义,有时也有些歧异。
本格派
编辑
又可称为正宗、正统、古典派或传统派。以推理解谜为主要走向,是推理小说的主流。本格派可满足以解谜为乐趣的读者,通常尽可能地让读者和侦探拥有同样线索、站在同一平面。本格派中部分作者,书中会有“向读者挑战”的宣言(例如艾勒里),也就是告诉读者“到这里你已拥有足以解开谜题的线索”,挑战读者是否能与侦探一样解开谜题。因此,注重公平与理性逻辑,是本类型推理的特征。
冷硬派(硬汉派)
编辑
主条目:冷硬派
英语:Hard-boiled,源起于美国。“冷硬”一词原为形容一次大战时受过磨练的部队军人;用到推理小说中,即是指既冷酷又强硬的侦探角色,也有以警察为主角。在这一类型的小说中,动作场面较多,解谜比例减少,主要为写实化的侦探角色导向小说,描述侦探如何凭着一双硬拳和打不死的精神,执著地追寻真相。本类型代表的作家有达许·汉密特、雷蒙·钱德勒、詹姆斯·肯恩、米凯·史必林及劳伦斯·卜洛克、绫辻行人。另外,此流派也在四零年代衍生出黑色电影。
写实派
编辑
没有神探的推理小说,主要描写干探(警员)追查线索的过程,福里曼·克劳夫玆的《桶子》是当中的代表作。
法庭派
编辑
英语:Legal thriller,顾名思义,以法庭辩论为主轴,通常场景发生于法庭内。
历史推理
编辑
历史推理(英语:Historical mystery)指的是按照现有的史料对过去未解的历史之谜进行考证,进而找出真相的过程。代表作有约瑟芬·铁伊的《时间的女儿》。
日本特有派别
编辑
社会派
编辑
日语:社会派,某种程度上为反对本格派“流于纸上谜题游戏”而生,强调推理小说不应只是推理,更应当反映并描写现实社会。此派推理小说较著重于社会写实。代表作家有松本清张、森村诚一和山崎丰子等。
新本格派
编辑
新本格派(New Mystery,新本格推理),指的是从1980年开始的日本第三波本格推理潮,意味着传统本格推理的回归与再创新。由岛田庄司领导,绫辻行人等人实行,其对当今日本推理文学影响深远,至今依然是主要流派,并辐射到了周边国家。
新本格推理小说比起社会派对社会议题的深度讨论,更专注于诡计的华丽性、猎奇性,逻辑推演的严密性和故事的意外性,其风格起源于岛田庄司于1981年所著的《占星术杀人魔法》与1982年出版的《斜屋犯罪》。“新本格”这一名词则来自于1987年,讲谈社在出版绫辻行人的《十角馆事件》时带有噱头的广告词。
在《十角馆》获得巨大成功后,新本格流派正式受到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广泛关注,并催生了以京都大学推理研究社、讲谈社、岛田庄司为核心的新本格推理小说写作出版推广体系。伴随着大批新人出道、作品推出,“新本格”逐渐成为重要推理流派,1987年也因此被称作“新本格元年”。广义上讲,1987年后的任何日本本格推理小说,都可被称为“新本格”小说,尽管这种界定过于粗糙且不尽准确。
公认的可以充分代表新本格风格的作家与作品系列包括:岛田庄司“御手洗洁”系列、绫辻行人“馆”系列、法月纶太郎、有栖川有栖“有栖”系列、麻耶雄嵩“麦卡托”系列、道尾秀介、歌野晶午、我孙子武丸、京极夏彦“百鬼夜行”系列、森博嗣“S&M”系列、西泽保彦“匠千晓”系列、北山猛邦“城”系列、白井智之等。
日常推理
编辑
日语:日常の謎,以平日生活中的解谜为主,多为短篇,此类作品则不一定有一般推理小说具备的命案、尸体等要素,有时接近青春幽默派推理。一些日常推理同时有轻小说的特征,又可称为“轻推理”。代表作家包括北村薰《空中飞马》、光原百合《十八之夏》、加纳朋子(《七岁小孩》)、米泽穗信(《古籍研究社系列》、《小市民系列》)、坂木司《青空の卵》、樱庭一树《GOSICK》等等。
青春幽默派
编辑
日语:青春ミステリ,以赤川次郎为代表,手法不重要。
旅情派
编辑
日语:トラベルミステリ,案件多发生于主人公旅行的过程中,偏重随机性与地方文化的描写。代表作家有内田康夫的浅见光彦系列、西村京太郎等。
变格派
编辑
日语:變格探偵小説,以诡谲气氛营造与异常心理为主轴,注重描绘阴森恐怖的气氛或揭示人物的变态心理。变格推理的情节通常是怪诞离奇的,可能包含鬼怪、科学幻想、神奇和冒险等元素,因此谜团通常极具惊奇性或为异想天开的构想。变格派不依赖诡计,总是在故事性上投下很大的功夫。横沟正史和江户川乱步都写过变格作品。
八嘎推理
编辑
日语:バカミス,为“愚蠢推理”(バカなミステリー)、“可笑推理”(バカバカしいミステリー)的缩写,中文又称“蠢推理”、“白烂推理”、“另类推理”、“恶搞推理”或“扯淡推理”等。这类作品通常是由于作者笔力不足,导致谜底不合逻辑或使用毫无公平性、甚至明显自相矛盾的叙述方式愚弄读者。但也有不少知名作家故意如此写法,以达到恶搞效果。一般读者会对此类小说产生“笨”、“愚蠢”、“如此愚蠢”、“胡说八道”的感叹或评价。
“八嘎推理”一词最早出自于《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又译: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1995年版中的一篇评论家小山正介绍Michael Slade的作品《Cutthroat》的一文中。从此,日本推理小说界就将那些追求极端意外、极端无理,缺乏现实性的作品通称为“八嘎推理”。
从2008年开始,日本毎年都会选出一部作品颁发“世界八嘎推理☆奖”(日语:世界バカミス☆アワード)。
因为日语八嘎是个多义词,既可指贬义的愚蠢,也可用于表示对于作品极度惊讶时的感慨语赞赏,因此也有许多异想天开的神作被归类到八嘎推理中。所以一些作家并不喜欢获得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