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女娲为什么不直接杀了纣王?

在网上面看到有些人评论《封神演义》中纣王的命运是得罪了女娲这个任性的神仙,当然这种评论在侠客君看起来是很搞笑的。此种评论罔顾了小说中一个非常基本的价值观,即天命。何为天命?别看很多各种各样的书籍里把它说得玄而又玄,其实如果用马克思唯物主义价值观来解释的话,天命可以把它说成是自然界运行的规律,我们今天经常提到这个“规律”。在很多人眼里,我国古代的各朝各代也是有规律的,黄炎培曾经在延安窑洞中向毛主席提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历史之问在古代早就有人提出,只不过黄炎培提出这个问题之前,还没有人找到跳出这一历史规律的方法。所以,纣王的败亡与其说是天命,不如说是商王朝发展到一定时候的历史规律决定的。在《封神演义》里面,没有什么“人定胜天”,有的就是小说里面总是说的“天命”,或者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历史周期律。把《封神演义》里面写到的周伐纣赖到女娲身上,是说不过去的。

我们仔细去看《封神演义》的小说,就可以发现,女娲是有能力去杀纣王的。按照小说里面的设定“圣人之下皆蝼蚁”,到了圣人级别,即使要毁灭世界重新来过也是很容易的事情,通天教主在万仙阵中输得太狠了,就有灭了世界重新来过的想法,只不过他师父鸿均道人阻止了事态发展罢了。女娲也是圣人级别,如果她真发起狠来要灭世,恐怕除了鸿均道人等有限的几个角色,也没几个人能阻止得了她。灭世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更何况杀个把人,更不要说这世界上的人类本身就是女娲创造的,在中国神话里女娲那就是创造世界的女神,人类源于女娲就算女娲毁了人类那也无可厚非。哪吒就因为自己的任性,最后把自己的骨肉还给了父母吗?莲花化身之后的哪吒在追杀李靖时,就说自己已经还了一身骨肉给父母和李靖已经没有关系了,若非燃灯道人出现,李靖恐怕也难逃公道。

然而,女娲为什么又没有直接杀掉纣王呢?我们看小说里面的描写,女娲从火云洞回来看到纣王题的诗之后非常生气,因为纣王直接亵渎了她。女娲大发雷霆,觉得不教训一下纣王心里面过不去,所以当时就去找纣王的麻烦。然后,在前往朝歌的时候被两道红光带来的云气阻了去路,这时候女娲停下来掐指一算,算出了一件事情,即纣王还有二十八年的气运,容不得她胡来。这里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呢?就是说,女娲还是有这种能力去教训纣王的,甚至要杀死他都很容易,但是为了不改变气运,女娲只能选择让自己给纣王的报应延后。这才导致了女娲派三只妖怪去纣王宫中祸乱天下的事情!

展开全文

侠客君前面说过,其实也是很多读者的一个共识,就是《封神演义》里的设定,圣人之下皆蝼蚁,那些圣人们是可以有办法改变世间的一切,但是要改变这一切是有代价的,比如,通天教主在万仙阵中输得太狠了,所以有想法要毁灭世界让一切重新来过。这就是非常明显地干预世界运行,那是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况且通天教主当然可以毁灭世界,但是他毁灭不了和他同为圣人的元始天尊、老子还有比他们还厉害的鸿均道人,如果这些人要来对付他是他也应付不了的,所以通天教主在准备毁灭世界之前,先要去找师父鸿均老祖报备。这里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世界还并不是他们几个圣人直接说了算了,而且几个圣人之间还是相互维持着平衡的。这种平衡或许就是小说里面默认的天命!在天命当中,纣王还有二十八的气运,女娲如果提前灭了纣王,后果会怎么样,这是很难预料的,或许是女娲也承受不起的后果。

况且,女娲杀了纣王之后,或许兴周灭纣这个事情都会有所改变。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纣王的姜后非常贤惠,纣王的两个儿子殷郊、殷洪也不是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纣王朝中还有闻仲、比干等一干股肱之臣。纣王被杀,毫无疑问纣王的儿子殷郊会继位为君,殷郊和殷洪兄友弟恭,是好兄弟的典范,以两人的表现大概率会是一个明君,再加上一帮忠臣良将辅佐,周灭商恐怕就难了。这么一来,天命岂不就改了,那么其他圣人会不会找女娲的麻烦呢?如此干预天命,岂不是让自己很不舒服,但让三妖去祸乱商纣的江山呢?既顺应了天命,又让纣王受到了众叛亲离的教训,自己也出了一口恶气,女娲这么做可就好多了。至于说最后把三妖交给姜子牙处理,毕竟三妖还是做了一些出格的事情了,那种残害无辜百姓的事情,总还是让女娲面子上挂不住,只好让三妖的肉身在人间正法了!还是得让姜子牙这种直面黎民百姓、代天行道的人能给别人一个交待吧。

诸君以为何如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