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纪年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历法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3年1月27日)请邀请适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更多的细节与详情请参见讨论页。另见其他需要历法专家关注的页面。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1月27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太岁纪年"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太岁纪年是古人根据虚拟的理想天体太岁在天空运行的纪年方法,由岁星纪年衍生而来。岁星自西向东运行的序次称为十二次,则太岁自东向西运行的序次取用十二辰。将十二辰配以十二地支,每一辰取一个年名,是为岁阴。汉武帝推行太初改历,让岁阴(太岁)都不再响应岁星超次,就此奠定了岁阴纪年法的基础[1]。后来将十天干用于太岁纪年,为每干取一个年名,即岁阳。岁阴、岁阳相配纪年,此后演变为干支纪年,组成六十个年名,六十年周而复始。
《吕氏春秋》、《离骚》和《五星占》中出现涒滩、摄提格等,是在表示岁星所在的位置,用的是岁星纪年,而非太岁纪年。在汉武帝太初年前是以岁星所在定岁名,其后则多用太岁所在定岁名[2]。
《史记·天官书》与《淮南子·天文训》、《尔雅·释天》在“岁阳”有些许不同,兹列表于下:[3]
岁阳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尔雅岁名
阏逢
旃蒙
柔兆
强圉
著雍
屠维
上章
重光
玄黓
昭阳
淮南子岁名
阏蓬
旃蒙
柔兆
强圉
著雝
屠维
上章
重光
玄黓
昭阳
史记岁名
焉逢
端蒙
游兆
彊梧
徒维
祝犂
商横
昭阳
横艾
尚章
岁阴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尔雅岁名
困敦
赤奋若
摄提格
单阏
执徐
大荒落
敦牂
恊洽
涒滩
作噩
阉茂
大渊献
淮南子岁名
困敦
赤奋若
摄提格
单阏
执徐 /执除
大荒落
敦䍧
协洽
涒滩
作鄂
掩茂
大渊献
史记岁名
困敦
赤奋若
摄提格
单阏
执徐
大芒落/大荒骆
敦牂
汁洽
涒滩/芮汉
作噩/作鄂
淹茂
大渊献
太岁纪年中的岁阴、岁阳组成的年名后世较少使用,偶尔使用往往意在存古,如《资治通鉴》每卷卷首即用岁阴岁阳相配的年名标明本卷记事起讫之年,举例:
《资治通鉴》卷153标题是“梁纪九 屠维作噩 一年”,对应的天干地支是己酉年。其年是梁武帝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
文天祥有一首诗诗题为《岁祝犂单阏,月赤奋若,日焉逢涒滩,遇异人指示以》,兼具干支计年、计月、计日的用法。
“玄黓”之“玄”字,宋代避讳作“元”,清代避讳缺笔划代之。
大众文化[编辑]
游戏轩辕剑外传 汉之云中飞羽部队十杰的称号以天干为名。
游戏轩辕剑网路版2 飞天历险中十二镜王的命名以地支为名。
另见[编辑]
岁星纪年
干支纪年
十二辰
参考文献[编辑]
^ 陳侃理:秦漢的歲星與歲陰.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 陈峻志. 歲星與太歲之對應關係-以先秦至西漢為討論範圍. 华梵人文学报. 2014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8).
^ 刘洪涛. 2003-2. 古代历法计算法
书籍[编辑]
张衍田:《中国古代纪时考》
查论编历法(列表)历法种类
阳历
阴历
阴阳历
广泛使用
农历
格里历/公历
天文纪年法
ISO周日历/ISO 8601
UNIX时间
印度教历(含佛历)
伊斯兰历/回回历
伊朗历/回回阳历
区域使用亚洲
东亚农历
道历/黄帝纪年
和历
朝鲜旧历(英语:Korean calendar)
越南历
民国纪年
亚述历
巴哈伊历
希伯来历
伊朗历法
琐罗亚斯德历(英语:Zoroastrian calendar)
伊朗荣光历(英语:Jalali calendar)
伊斯兰历法
法斯利历(英语:Fasli calendar)
算表伊斯兰历(英语:Tabular Islamic calendar)
库德历(英语:Kurdish calendar)
蒙古历
藏历
傣历
彝历
水历
台湾原住民历法
布农族板历
达悟族夜历
爪哇历
峇里岛历法
峇里葩乌空历(英语:Pawukon calendar)
峇里萨卡历(英语:Balinese saka calendar)
马兰诺历(英语:Melanau calendar)
缅历
泰国历
泰国阴历
泰国阳历
印度历法(英语:Hindu calendar)
印度国定历
维克拉姆历
阿萨姆历(英语:Assamese calendar)
孟加拉历
耆那历(英语:Vira Nirvana Samvat)/大雄纪年
奥迪历(英语:Odia calendar)
旁遮普历(英语:Punjabi calendar)
锡克教那纳克历(英语:Nanakshahi calendar)
底罗仆多历(英语:Tirhuta Panchang)
马拉雅拉姆历(英语:Malayalam calendar)
曼达安历(英语:Mandaean calendar)
梅泰历(英语:Meitei calendar)
坦米尔历(英语:Tamil calendar)
图陆历(英语:Tulu calendar)
特里普里历(英语:Tripuri calendar)
尼泊尔历法
雅拉姆王历(英语:Yele Sambat)
尼瓦历
维克拉姆历
欧洲
亚美尼亚历
盖尔历(英语:Irish calendar)
德国异教历(英语:Heathen holidays)
卡特利历(英语:Georgian calendar)
罗马尼亚历
立陶宛历(英语:Lithuanian calendar)
斯拉夫历(英语:Slavic calendar)
斯拉夫原生信仰历(英语:Slavic Native Faith's calendars and holidays)
北马其顿历(英语:Macedonian months)
威卡历(英语:Wheel of the Year)
非洲
阿坎历(英语:Akan calendar)
柏柏尔历(英语:Berber calendar)
博拉纳历(英语:Borana calendar)
埃及历法
伊博历(英语:Igbo calendar)
绍纳历(英语:Shona calendar)
索马利历(英语:Somali calendar)
塞索托历(英语:Sotho calendar)
科萨历
约鲁巴历(英语:Yoruba calendar)
祖鲁历(英语:Zulu calendar)
美洲
尼斯迦历(英语:Nisga'a#Nisga’a_calendar/life)
玛雅历
特殊历法种类
卢恩符文历法(英语:Runic calendar)
中美洲历法
长纪历
历法循环
教会年历
科普特历
儒略历
儒略改革历
衣索比亚历
东正教礼仪历(英语:Eastern Orthodox liturgical calendar)
圣人历
历史历法
前伊斯兰期阿拉伯历法(英语:Pre-Islamic Arabian calendar)
雅典历(英语:Attic calendar)
阿兹特克历
阿兹特克神圣历
阿兹特克太阳历
巴比伦历
保加尔历(英语:Bulgar calendar)
拜占庭历
卡帕多西亚历
凯尔特历(英语:Celtic calendar)
占婆历(英语:Cham calendar)
朱拉历
高卢-科利尼历(英语:Coligny calendar)
古埃及历法
以诺书历法(英语:Enoch calendar)
佛罗伦斯历(英语:Florentine calendar)
法国共和历
日耳曼历法(英语:Early Germanic calendars)
古希腊历法(英语:Ancient Greek calendars)
古印度历法
印加历法
古马其顿历法(英语:Ancient Macedonian calendar)
玛雅历
哈布历
卓尔金历
穆伊斯卡历(英语:Muisca calendar)
亚摩利五十周期历(英语:Pentecontad calendar)
比萨历(英语:Pisan calendar)
库姆兰历法(英语:Qumran calendrical texts)
拉帕努伊历(英语:Rapa Nui calendar)
罗马历
鲁米历(英语:Rumi calendar)
苏维埃革命历
瑞典历
土库曼更订日月名称(英语:2002 renaming of Turkmen months and days of week)
北韩主体历
历史学用历法
前儒略历
前格里历
儒略历
人类学用历法
全新世纪年
另类历法
不调和教历(Discordian calendar)
新世纪运动历法
梦语历(英语:Dreamspell)(Dreamspell calendar)
改革历法
世界历
十三月历
闰周历
ISO周日历
国际固定历
实证主义历法
火星用历法
大流士火星历
虚构历法
中土历(英语:History of Arda)
《魔戒》
星历
《星际奇航记》
噩尽历
《噩尽岛》
银河标准历
《星球大战》
历法呈现与应用
万年历
历 (用品)
编年方法
纪年
0年
距今
公元纪年
人类纪年
民国纪年
黄帝纪元
崇祯纪元
皇纪
岁星纪年
太岁纪年
干支
天干
地支
火空海
绕迥
佛历纪年
孔子纪年
成吉思汗纪年
帝王纪年
罗马建城纪年
塞琉古纪年
世界纪元
塞迦纪年
已停用:檀君纪元、大韩民国纪年
其他
代日韵目
主日字母
参见历法、授时与时间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