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一群蜂,为什么有的蜂群产蜜多,有的却产不出多少蜜?

养蜂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养蜂人需要时刻关注蜂群的状态,对蜂群做好科学管理,保证蜂蜜的稳产高产,这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可以说是养蜂的“痛”;而当到了割蜜的时候,看到蜂蜜产量很高,养蜂人会感觉之前的“痛”都是值得的,这就是养蜂的“快乐”所在了!但在实际的养蜂过程中,有一件事情是让养蜂人非常头疼的,那就是有些蜂群产蜜量高,而有些蜂群很难产出蜂蜜,即使是同一群蜂,也是有的产蜜多,有的产蜜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了解这个问题的原因之前,大家需要先了解蜜蜂的采集行为特点。

一、蜜蜂采蜜、酿蜜行为特点

我们都知道,蜜蜂作为一种弱小的昆虫,采蜜范围有限,中蜂一般在蜂巢范围一两公里左右,意蜂也只有三公里左右的范围。而蜜蜂的飞行速度并不是特别快,采集花蜜还是比较费劲的。并且,蜜蜂的体力非常有限,无法长时间飞行,飞行一段距离就需要休息一下,如果天气状况较差,需要逆风飞行,采蜜就会变得更加艰难。

即使蜜蜂到达蜜源点,也有着很大的工作量在等着它们。到达蜜源地后,蜜蜂需要不断采集花蜜,而每一朵花可以提供的花蜜量有限,蜜蜂可能需要采集成百上千朵花,才能装满蜜脾,每天需要采集10次左右。采集到的这些花蜜都是含水量非常高的,需要酿造蜂混入活性酶,经过反复酿制,最终变为成熟蜜。所以说,蜜蜂采蜜是非常不易的,需要蜜蜂付出很多努力。

二、蜂群可以投入多少采集蜂

蜂群在蜂王信息素的控制下,具有高度社会化的分工,每只蜜蜂都各司其职,才能保证蜂群的正常运作。比如:采集蜂负责采蜜、哺育蜂负责投喂幼虫等等。所以,即使蜂群中有几万只工蜂,真正能够投入采蜜的可能只有一半,如果群势弱,蜂群数量少,能够投入的采集蜂甚至只有总数的1/4。

展开全文

此外,如果蜂群内的幼虫比较多,采集蜂就会分出一部分,转变为哺育蜂来哺育幼虫,这也会导致采集蜂数量减少,蜂蜜产量也就会相应减少。

三、同样是一群蜂,为什么有的产蜜多,有的产蜜少

蜜蜂的产蜜量与可投入的采集蜂数量、蜜蜂采蜜酿蜜的特点有关。无论是多么专业的养蜂人,都无法保证所有蜂群的群势都达到平衡,蜂群必定会出现有强有弱的情况。这样到了大流蜜期,强群就会投入更多的采集蜂来抢夺花蜜,而弱群本来工蜂数量就不足,还需要分出一部分哺育蜂,可投入的采集蜂数量就更少了,最终产蜜量自然不如强群。因此,同样是一群蜂,蜂蜜的产量也就有高有低了。

所以说,蜂群强势是夺取蜜源的必备条件,蜂蜜的产量自然就会远远高于弱群,这也是为什么养蜂人总是追求强群的原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议养蜂人除了学习养蜂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会对蜂群的科学管理,这是让蜂群变为强群的必备条件。

我是秦地原品,普及专业养蜂和蜂蜜知识,如有疑问,欢迎私信或在评论区留言,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关注,感谢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