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e 栈”并入丰巢, 箱子格局再生变!
中集在公告中表示,合作将有利于该集团的集装箱、车辆、自动化分拣装备、预冷装备等相关装备在快递物流行业的普及应用,并带动相关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和业绩提升。同时,顺丰速运将为中集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投资等提供更多支持,有利于集团“制造+ 服务 + 金融” 战略转型的顺利实施。
据介绍,中集 2015 年开始与顺丰在多领域开展了全面业务对接,多次进行专项交流,成立项目组,分析合作空间,并切实执行多个合作项目。进入 2017 年,双方业务合作的重点为冷链物流装备及服务、自动化分拣系统及机场设备。基于中国冷链运输短板的现状,冷运是双方现在研究合作的重点。
2
为何是“e 栈”?
早在 9月初,就有一封疑似中集e栈《关于公司融资与股权转让进展情况的通报》的内部信流出。通报显示,中集e栈已相继与菜鸟、丰巢进行了接触,并将在二者之间作出融资和股权转让的选择。对此,记者曾致电中集e栈一位高管进行了核实。该高管并未否认上述信件的真实性,并表示目前确实正与菜鸟、丰巢进行谈判,但更多具体细节不方便对外透露。他表示,“就像嫁女儿只能嫁给一个人一样,中集 e栈会在二者之间选择一个,谈判很快就会有结果”。
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丰鸟”争夺“e 栈”?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不妨先来捋捋中集e栈的家底。公开资料显示,深圳中集电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是中集集团控股子公司,于 2014 年12 月12日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致力于以“e 栈”为原点的末端智能交付网络的运营, 实现快递包裹的无人交付,消除电商物流“最后100 米”交付的痛点。目前,中集e栈的网点主要分布于北京、上 海、广州、深圳 4 个城市,其智能快件箱的运营数量为1.4 万组。
梳理中集e栈的运营模式,其布局思路清晰可见:一是主攻业务量最多的几个城市,二是网点全部集中在社区。可以说,用最小的成本付出换取最大的运营回报,这也正是中集e栈与其他智能快件箱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从运营的布局角度看,‘e栈’集中于北上广深4个城市,区域密度相对较好,运营和管控成本相对较低。”智能快件箱从业者、递易CEO邹建华指出。
从快件箱的日均格口使用率来看,中集e栈的表现也颇为抢眼。有一组数据可以作证,近日发布的《中国快递末端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在企业层面,速递易、丰巢、e 邮柜、云柜、中集e栈、日日顺乐家等快件箱运营企业的格口使用率为 0.5 次 / 天~0.8 次 / 天。其中,中集e栈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布点,社区是主要应用场所。其在上述四个城市的社区覆盖率已接近 50%。其中,深圳地区的使用率最高,可达到 0.95 次 / 天。
此外,在收费模式上,中集e栈是按照格口大小来收费的,实际平均收费为0.27元。另一方面,广告也是其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据测算,其广告收入不超过总收入的 20%。对于未来的布局,中集e栈也有清晰的规划——2017年年底之前,中集e栈还将在上述4个城市增设四五千组智能快件箱,总量达到1.9万组,在深圳、上海布设超过4000组。
3
争夺“e 栈”的背后
事实上,各方对于智能快件箱的关注,主要源于今年6月的“丰鸟数据之争”。也正是从那时起,一直被看衰的智能快件箱突然成了“香饽饽”。之后,中国邮政、菜鸟网络和复兴入股速递易,更是加速了箱子江湖的变局。
《中国快递末端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智能快件箱数量增长非常快,从2014年的1.5万组到2015年的6万组,再到2016年的10万组,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智能快件箱总量就飙升到了17万组。在数量激增的情况下,智能快件箱的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
从市场情况来看,在整合了中邮集团约2.1万组智能快递柜以及速递易本身的5.6万组柜子后,中邮速递易的柜体规模增至7.7万组。为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务,菜鸟一直都在与智能快件箱企业合作。早在2015年,聚宝网络并购格格货栈,业内就传言其背后是云锋基在操盘,因为聚宝的几个主要股东都与云锋基金创始人虞锋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参股速递易后,菜鸟如何发挥平台优势?速递易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菜鸟将在供应链方面尽力协调自身和关联方名下的电子商务平台及参股的快递公司,扩大中邮速递易所运营的智能包裹柜的使用场景、合作范围,并通过菜鸟供应链的平台实现相关快递公司与其业务对接。
再来看看丰巢的情况。成立于2015年的丰巢,发展至今已有两年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布局全国的速度惊人。丰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其在全国74个大中城市的总布局量达到了6万组。
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有 74 个城市的基础上,丰巢暂时不再布局进入新的 城市,而是继续深耕既有城市,增加智能快件箱布局密度。从这一点上看,此次丰巢入股“e栈”也与其整体布局思路一脉相承。在此次交易完成后,“丰巢+e栈”的快件箱总量将达到7.4万组。根据丰巢和中集电商发布的通告,2017年年底其可达近9万组,其中北上广深 市场占有率将超过 70%。
“智能快件箱也将像快递业一样形成‘马太效应’, 通用型快件箱将会向少数大平台靠拢,比如丰巢、菜鸟、邮政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资本的注入,智能快件箱公司不断扩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将数据信息互联互通,降低管理运营成本,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可以更快更好地解决,从而更容易形成品牌效应。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直言,智能快件箱的设置不只是作为终端设施存在,同时也是快递网络大数据的一部分,基于这些大数据能有效提高企业投递效率、服务精准度等,甚至其也将决定快递物流业务发展的版图。
在此之前,当谈到智能快件箱的发展时,邹建华就有一个非常肯定的预判——BAT未来一定会参与和入局。去年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菜鸟、丰巢在与部分智能快件箱企业进行接触。
在“丰鸟数据之争”时,有业内人士直言,对于智能快件箱的价值菜鸟自然是清楚的,而与顺丰的数据之争也让菜鸟更加意识到智能快件箱的作用。“菜鸟投资速递易或许只是个开始,未来菜鸟将并购或整合多家智能快件箱企业。”
未来,菜鸟将再次以何种方式入局,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但不可否认的是,智能快件箱行业的重组将越来越频繁。
大家都在看
本期编辑:李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