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永不言弃”是个糟糕的建议?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的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外国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我们从小就会被教育要坚持梦想、永不言弃。放弃总是被认为是虚弱、无能的代名词。作者却在文中反思我们是否对“放弃”有所误解。是否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退一步的人生会不会反而更美好?本文来自 Medium,作者 Jessica Wildfire,原文标题“Never Give Up” Is Actually Terrible Advice”。
图片来自 Unsplash|摄影 Kristopher Roller
适当的放弃对人有益
我擅长打退堂鼓。
12岁的时候我放弃了练钢琴。几年后我不再学空手道。接着我又放弃了大提琴。我退出辩论队,田径赛和越野赛。大学毕业后,我又放弃了攀岩。
简而言之,我放弃了很多东西。到今天为止,我辞掉了至少七份工作。
我打退堂鼓的原因通常是我做不好这件事,或者我失去了兴趣,或者别的东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我想提出的一种说法是:适当的放弃对人有益。
我的父亲从来不是那种无条件支持我的人,不是那种相信我、鼓舞我的坚持下去的人。相反,他有时候会建议我放弃。
我高中的时候参加了校级田径队。这个田径队对我来说就是一切。我每天都要训练两次,还要进行重量训练,我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在比赛前一天晚上,我总是会失眠。
我太在乎这只队伍了。
然而事实是,我不是这个州或者这支队伍里跑得最快的,我的成绩卡在中间的某个地方。但是这一切并不能阻止我,我要不断探寻自己的极限,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我把它当成奥运会一样。
最后我受伤了,是疲劳性骨折。于是我半个赛季都没能上场。但即使如此,我还是每天骑自行车锻炼两次,最后我打破了自己的个人纪录。
但我还是对自己很失望,我觉得自己不够快。
几个月后,我参加了大学的田径队训练,那时候我处于自己最好的状态,但是对田径队来说仍然不够快。教练非常可怜我,说我可以和他们一起训练——但是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队员,参加他们的比赛。
那个周末,我怀着一种挫败的心情回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爸爸。我不确定我想要什么。也许我想让他拍拍我的肩膀,告诉我振作起来,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会变的足够优秀。
但是他叹了一口气,说:“也许你不适合跑步。”
这句话简直刺伤了我的自尊心,我一整天一句话也没有说。
最后,我发现他是对的。我并没有跑步的天赋。我的天赋在别的地方。现在我以一种不同的心态回顾这一切,心想着如果我还是一门心思训练、希望参加奥运会,我现在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那样的生活应该是:我永远不再碰其他领域的内容,我会一直(缓慢地)进步,但是始终难以达到我的目标。
我会一直充满希望,到头来却是个失败者。
沉没成本在作祟
有些人永远不会放弃他们的梦想。每个人都会说:“永不放弃。”
但事实是,我有很多朋友最后都放弃了。另一些人会为了支持自己的梦想而债台高筑,或者放弃了其他机会。他们之中甚至有些人告诉我,他们不再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但就是停不下来。
他们沉迷于梦想之中,这是“沉没成本谬误”的另一个说法。看起来他们已经付出很多,胜利就在眼前,但事实上他们非常害怕放弃。
这没什么好责怪的。他们只是在做自己习惯做的事情。我们一生中都伴随着“永不放弃”这样的口号,在各类鼓舞人心的谈话中长大。成百上千本畅销书中也重复着同样的声音。
为此,我们是否应该停下来,想一想这个口号真的对吗?
我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前期无情的失败和成功的结局令我们感觉良好,我们看了无数类似的电影,由此认为眼前的失败都是暂时的。
事实上,鼓励人们追求梦想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
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我们可能会开始购买各类励志书籍。我们根深蒂固的乐观精神会促使我们报各类课程或者研讨会,购买电子书和网课等。
此外,“不言放弃”的论证也存在一定的误导性。一般来说,不言放弃者举的例子都存在幸存者偏差——你会看到那些成功上岸的人大谈他们的事迹,但是不会接触到那些在海浪中不幸沉没的人。
当你真正开始思考“永不放弃”这个建议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是不严谨的。
很明显,成功的人永远不会放弃,但这个建议并不适用于每个人。失败的海底有很多无法发声的人,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伟大的梦想”。
想象一下,如果他们真的下定决心退出了,现在可能已经找到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东西。他们也会由此更加快乐。
什么是“放弃”?你并不一定要以爱好谋生
那么,当我们在谈论放弃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呢?
事实上,我想说的放弃并不是让你永远不要碰这样东西,你仍然可以将它作为一种爱好保留,但不一定要以此谋生。你可以擅长某事但不用当专家。
现在流行的零工经济将许多人的爱好变成了收入来源——甚至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就好像如果你不从中赚钱,它就不值得去做。
我现在还在跑步,喜欢着跑步,我只是不再参加比赛了。
我认识很多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和雕塑家,他们都会接单做短期的工作,比如设计衣服和雕刻雕像。但是当这样的爱好变成工作时,一切都变得乏味起来。他们厌倦为客户制定一切,无法享受创作的过程。到最后他们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副业。
现在他们有一份工作,下班后为自己和朋友制定服装。仅此而已。
我还认识一位女士,在十年前写下了一本畅销书。从此以后她就再也没有写下过任何东西,因为她不喜欢。
尝试一下未尝不可,放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从失败中走出来也是一件积极、健康的事。
拒绝“放弃羞辱”
我们需要停止将“永不放弃”的想法强加给人们。
我们潜意识里总是在羞辱放弃的人,给这样的行为输出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在同一个领域中,我们讨厌看到人们放弃(有的时候又会讨厌他们的成功)。我们似乎认为如果有人退出了,那就意味着我们自己也一事无成。
我们喜欢看别人雄心勃勃地追求某目标,看着别人承担着追逐梦想的所有风险。
很多人会鼓舞别人,教别人想得更高更远。但是我不得不说,我看到的结果是:很多人浪费着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用一种不切实际的过于远大的目标来折磨自己。
我自己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所以我知道被困在梦想中是什么感受:我不想让自己失望,也不想让别人失望。
有的时候,退出并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没有什么不好。它可以让你重新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开启了关于你真正想法的对话。当你走出来时,你会发现自己对自己更加诚实了。
许多事情不是坚持就可以成功的,追逐梦想也可能是一种坏习惯。
放弃真的没什么大不了。
译者:Mich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