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原来就是藠头,来看看古诗词文中的薤吧
宋代陈造写了一首《买薤》的诗:
“平日屠门嚼,因病不敢纵。
园翁富薤畦,尚可羞此供。
长白连嫩叶,雅称盐醯共。
暖鬲号多益,断下仍百中。
医经备收录,诗老屡吟讽。
韭齏葵作菹,未觉取世重。
鸡壅谢称帝,杞菊第宾人。
佐我炊玉饱,食指免轻动。
归计三径成,少办百本种。
指日筋骨强,报汝当抱瓮。”
3
种薤的时候来一首——
宋代张耒写了一首《种薤》的诗:
“薤实菜中芝,仙圣之所嗜。
轻身强骨干,却老卫正气。
持钱易百本,僻处多隙地。
雨余土壤滋,栽植勤我隶。
今年时泽足,灌汲免远致。
朝畦已芬敷,零落发鲜翠。
嗟余百不偶,六尺自知愧。
虽甘老支床,同愿寿阅世。
晨餐入匕箸,美不俪羹胾。
神农岂欺予,魏姥有前志。”
4
看到薤的时候来一首——
宋代范成大写的《晚春田园杂兴》中有: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此外,还有西晋潘岳写的《闲居赋》中有“绿葵含露,白薤负霜”等等。
5
吃薤的时候来一首——
宋代洪咨夔写的《答骆肖秦》中有:
“过我葵榴巷,留君笋薤厨”;
此外,还有宋代宋祁写的《寄会稽天休学士》中有:
“铃阁宴盘留薤白,书林官笔燥雌黄”;
宋代梅尧臣写的《次韵和吴季野题岳上人澄心亭》中有:
“空山旧迳绿苔满,古寺斋盂白薤蒸”等等。
6
薤的叶子、地下鳞茎都可以吃。
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中有:
“其根煮食、酒、糟藏、醋浸皆宜”。
唐代白居易写的《春寒》中有:
“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
这种酥暖薤白酒,就是酥炒薤白放到酒中。
7
藠头叶子细长,如果有露水在上面,一下子就干了。
古人常用薤露比喻人命短促,相传还有一首《薤露》的挽歌。
战国时期《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中有: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可见《薤露》既不是阳春白雪的高级歌曲,也不是下里巴人的通俗歌曲,是中等歌曲。
8
相传汉初,汉高祖征召田横,田横半途自杀,他的门客哀悼他作了挽歌:
一章是“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二章是“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蹰。”
后来李延年将这挽歌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
此后的挽歌诗、挽词,都是出于这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